記得有一次同朋友傾偈,我講起:「我一直都好期待丈夫可以帶領我前行。」朋友聽完笑住話:「你講咩啊?你點會係跟喺老公後面執襪嘅人,分明係佢要執你除落嚟嘅襪先真!」我當時愣咗一下,心諗:「真係咁嗎?」仔細反思後,發現朋友講得無錯。
事實上,「從事一份心愛的工作」 先係我最重視嘅事。為咗追求事業,我從來無停止過奔波。假如丈夫要求我「為家庭犧牲一下工作」,我諗我哋可能根本唔會一齊生活到今日。呢個發現讓我意識到,我從小耳濡目染嘅「模範夫妻」形象,同我內心真正渴望嘅夫妻相處模式其實係有差距嘅。
擺脫角色束縛,尋找真實相處之道
雖然內心明白自己嘅真實需求,但我曾經都係唔願意完全承認呢一點。每日我仍然堅持煮飯、打掃房間,努力表現出「賢妻」嘅形象,試圖為丈夫打理好家庭。呢種行為好大程度上受到我母親嘅影響——佢係一位全職主婦,一直係我心中嘅楷模。
但慢慢我發現,與其勉強自己符合傳統期待,不如建立適合雙方嘅相處模式。當我終於承認自己「希望丈夫幫我撿襪子」時,夫妻關係反而開始慢慢改善。呢種坦誠讓彼此更了解對方嘅真實需求,夫妻生活也變得更加和諧。
平凡日常中的幸福時光
而家,我最鍾意嘅就係同丈夫一齊去超市買餸嘅黃昏時光。當夜幕漸臨,家家戶戶燈火亮起,我哋一邊行一邊商量「今晚煮咩好」,買完菜返到屋企,一齊喺廚房準備晚餐。飲住啤酒讚嘆:「哇,呢啲蘆筍好好味!」呢啲平凡時刻,卻讓我感受到無比幸福。
可能真正需要改變嘅係我自己。每個人重視嘅嘢本來就唔同,而且可以唔同。隨著年齡增長,我開始懂得尊重人各有所好,對丈夫嘅期望同對幸福嘅定義都發生咗好大轉變。
獨立與相依的平衡藝術
我越來越認識到,夫妻之間保持一定獨立性係好重要。上�年紀後,人際圈可能會縮細,夫妻關係變得更緊密,但如果只剩下丈夫可以陪說話、出街,咁樣嘅關係並唔健康。
理想嘅狀態係:夫妻彼此獨立,擁有自己嘅興趣,能夠單獨行動,而唔係過分依賴對方。好似我90歲嘅爸爸同媽媽咁——爸爸每週都好期待去買一次迷你六合彩,媽媽就熱衷於照顧植物,鍾意栽培觀葉植物同插花。雖然媽媽插嘅花幾靚,爸爸都唔太在意;爸爸花幾多錢買六合彩、中幾多獎,媽媽亦唔太清楚,但佢哋都能夠喺屋企自得其樂,正正因為咁,先促成咗和諧嘅夫妻關係。
建立屬於自己的婚姻節奏
婚姻最美好嘅狀態,就係找到適合兩個人嘅節奏。可能同傳統模式唔同,可能同其他人嘅做法有差異,但只要係雙方都感到舒服自在,就係最好嘅安排。
未來嘅日子裡,即使工作量減少,能夠做嘅事情變少,只要能同丈夫坐喺簷廊下飲茶,閒聊「今日天氣幾好」,我就已經覺得好滿足。而家嘅我,已經能夠體會到呢種平淡中嘅幸福。
真正嘅婚姻智慧,不在於複製他人嘅模式,而在於創造適合自己嘅相處之道。當我們放下對「模範夫妻」嘅刻板期待,反而能夠找到最真實、最持久嘅親密關係。